发布时间:2019-06-01 10:43
尿频、尿急、尿痛在临床上是较常见的现象,放在很多医生眼里,瞬间就可判断为膀胱炎,吃点消炎药就可以了。
然而当使出“万金油”——抗生素以后,尿频、尿急、尿痛还是存在……这就有点尴尬了……
此时若是“追根究底”,可能就会发现这不仅仅是普通的膀胱炎。
尽翻阅“书海”,你的目光就会锁定在一个治疗周期长,易复发,难治性的尿频、尿急、尿痛病症——“腺性膀胱炎”。
什么是腺性膀胱炎?
膀胱是储存尿液的的肌性囊状器官,内表面覆盖着尿路上皮,其下方与肌层之间称为固有层,二者共同构成粘膜层。
正常的膀胱粘膜层应是光滑的,而膀胱镜下腺性膀胱炎患者的膀胱粘膜层,大多呈乳头状瘤型或滤泡样型。
其临床表现为:尿频、尿急、尿痛(较常见);排尿时尿道不适;下腹部酸胀感;肉眼血尿;
镜下血尿;并发膀胱结石;耻骨上膀胱区疼痛。
为什么会得腺性膀胱炎?
多数相关医生认为腺性膀胱炎是膀胱移行上皮在慢性炎症、梗阻、结石等慢性刺激因素长期作用下发生化生(转化为腺上皮)的结果。
高危诱发因素包括:结石、感染、梗阻、物理刺激、化学致癌物、维生素缺乏症、变态反应、有毒代谢产物、激素失衡等。
其中结石、感染、梗阻导致的慢性刺激是诱发该病较常见的高危因素。
外界诱因:
1.生活不良习惯:长期憋尿、喝水少、久坐打牌、喝浓茶、吃刺激性食物;
2.精神因素:大喜大悲、心里负担重;
3.化学因素:接触有毒气体(化学染料挥发的气体、甲醛、吸二手烟等);
4.药物:抗抑郁药物等精神类药物、抗生素,不合理服用中药等;
5.放射性物质(手机、发电站、电焊、微波炉等)。
腺性膀胱炎是癌前病变?
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,虽然腺性膀胱炎本身是良性病变,但是是一种具有恶变潜能的癌前病变,可能进展为癌。
低危型腺性膀胱炎不应视为癌前病变,但慢性刺激因素若持续存在,也可能发展为高危型。
高危型存在较短时间内恶变的可能,应视为癌前病变。
降低复发率及癌变率的措施:
1、较佳治疗方式
现在多数学者认为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良性病变,有恶变可能,因而主张积治疗。
目前治疗腺性膀胱炎较好的治疗方法为:经尿道腺性膀胱炎等离子电切术+膀胱灌注化疗。
据国内外较新研究报道,手术+膀胱药物灌注治疗可使复发率降低到6%~7%,癌变几率可降低到<1%。
2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
别憋尿,多喝水,少打牌,别喝浓茶,别喝酒、戒烟,少吃刺激性食物(麻辣、烧烤、火锅)和海鲜,多运动。
3、调整饮食
清淡饮食,多吃蔬菜和利尿类水果(西瓜、梨、菠萝,忌食荔枝、火龙果、柑橘等水果),多食鱼肉、鸡肉等低蛋白营养物质。
4、保持良好心态
切忌大喜大悲、卸下心理包袱,多做有益身心的户外活动,多关注正面积的事情。
5、注意环境
避免接触有毒气体(化学染料挥发的气体、甲醛、二手烟)。
勿长时间接触放射性物质(手机、发电站、电焊、微波炉等放射源)。
6、切勿自行用药
不要随意服用抗抑郁药物等精神类药物、抗生素、中药等。
7、术后康复
术后1月:只可轻微散步、切勿快走快跑、抱孩子、快速上下楼、跳广场舞、手洗衣物、爬山、肩扛背挑重物等剧烈活动,应多休息,多喝水,少活动。
术后1-3月:可洗衣做饭、收银、快走,适当增加运动量,避免背挑重物。
术后超过3月:一般活动均可。
总之,临床上膀胱镜活检显示为腺性膀胱炎,建议患者尽早行联合治疗,越早治疗,效果越好,复发率和癌变几率大大减少。
腺性膀胱炎如不行任何治疗,目前国内外研究报道复发率可达到50%~60%,癌变几率可达到3%~4%。
腺性膀胱炎易复发,且具有恶变倾向,电切术后多数医生建议按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行膀胱灌注化疗,1次/周×6次,3个月后再重复一疗程(即1次/周×6次)。
术后每3-6个月行膀胱镜复查,以早期发现复发和恶变。
复发病例经病理诊断证实,排除恶变,同原发灶一样处理,可行多次电切治疗。
希望各位病友积面对“腺性膀胱炎”这个大问题,早日实现厕所自由~
温馨提示: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,您可以直接咨询在线医生,或是拨打我们的24小时康复热线0393—6688989,与医生一对一详解。
本文链接:http://m.pydf120.com/szgr/pgy/1447.html
更新文章: